过硬的品质 您放心的产品
30年不锈钢管专业生产厂家
订购热线电话:
18858707182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
特宏材料科技
 TEHONG MATERIAL TECHNOLOGY
NEW CENTER
新闻中心
您的当前位置:​​​​
产品应用
公司新闻
行业资讯
不锈钢管的金属相-奥氏体和铁素体
来源: | 作者:business-101 | 发布时间: 1433天前 | 265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不锈钢管的金属相-奥氏体和铁素体​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-Fe中的间隙固溶体,常用符号A表示。它仍保持γ-Fe的面心立方晶格。其溶碳能力较大,在727℃时溶碳为ωc=0.77%,1148℃时可溶碳2.11%。奥氏体是在大于727℃高温下才能稳定存在的组织。奥氏体塑性好,是绝大多数钢种在高温下进行压力加工时所要求的组织。
奥氏体是没有磁性的。

不锈钢管的金属相-奥氏体和铁素体
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-Fe中的间隙固溶体,常用符号A表示。它仍保持γ-Fe的面心立方晶格。其溶碳能力较大,在727℃时溶碳为ωc=0.77%,1148℃时可溶碳2.11%。奥氏体是在大于727℃高温下才能稳定存在的组织。奥氏体塑性好,是绝大多数钢种在高温下进行压力加工时所要求的组织。
奥氏体是没有磁性的。
铁素体是碳溶解在a-Fe中的间隙固溶体,常用符号F表示。 不锈钢中的“铁素体”,指的是碳溶解在a-Fe中的间隙固溶体,其溶碳能力很小,常温下仅能溶解为0.0008%的碳,在727℃时最大的溶碳能力为0.02%,它仍保持的体心立方晶格.常用符号F表示。
由于铁素体含碳量很低,其性能与纯铁相似,塑性、韧性很好,伸长率δ=45%~50%。强度、硬度较低,σb≈250MPa,而HBS=80。
所谓铁素体不锈钢.指的是在使用状态下以铁素体组织为主的不锈钢。它的含铬量在11%~30%,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,至于不锈钢含铁量与它是否是铁素体不锈钢并无关系.铁素体不锈钢只取决于在使用状态下,它是否以铁素体组织为主.
铁素体有磁性.
根据相图,加热时首先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,然后是先共析相铁素体与渗碳体溶入奥氏体,相变驱动力是奥氏体与珠光体的自由能差。
一、奥氏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:
  奥氏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:
    体系总自由能:△G=-△Gv+△Gs+△Ge<0
    相变驱动力:Gv = △Gγ- △Gp
    式中:△Gγ为相变驱动力,即奥氏体与珠
光体的自由能差,Gγ为奥氏体自由能,Gp为珠
光体自由能。发生转变时:t>A1(727℃),A1即
奥氏体转变临界点。实际转变温度与临界点A1之
差称为过热度,过热度越大,驱动力也越大,转
变也越快。  
 图2-6 珠光体与奥氏体的自由焓与温度的关系
  △GV > 0, △T<0, γ → P△GV = 0, △T>0, P、γ 平衡;
  △GV < 0, △T>0, P → γ  满足条件。
  因此,奥氏体形成的热力学条件是:必须在一定的过热度条件下才能发生。过热度越大,驱动力也越
大,转变也越快。
二、共析钢奥氏体的形成(珠光体类组织转变为奥氏体):
  共析钢的原始组织为片状珠光体。当加热到Ac1以上保温时,将全部转变为奥氏体。此转变过程由下
式表示:
           珠光体P ( F   +        Fe3C )    →         奥氏体A ;
      含碳量:   0.0218%         6.69%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0.77%
      结构:    体心立方   (复杂斜方)正交晶格       面心立方
    
  这一过程由Fe的晶格改组和Fe、C原子的扩散,它包括以下四个阶段:
  1、奥氏体核的形成;
  2、奥氏体核的长大;
  3、剩余渗碳体溶解;
  4、奥氏体成分均匀化。
  (一)、奥氏体形核的形成 :
   1、形核位置:
  (1)、F/Fe3C界面;奥氏体晶核优先在铁素体与渗碳体相界面处通过扩散机制形成;
  (2)、珠光体团交界处;
  (3)、先共析铁素体/珠光体团交界处。
   2、在上述位置优先在铁素体与渗碳体相界面处形核,这是由于满足三个起伏:
  (1)、界面上存在浓度结构起伏;相界面处存在碳的浓度起伏;容易满足形成奥氏体所需的碳浓度。相界面处存在结构起伏;
  (2)、界面存在缺陷,能量高,提供能量起伏;此处原子排列紊乱,位错、空位浓度较高,容易满足形成奥氏体所需的能量;
  (3)、有渗碳体溶解后的碳原子补充。
   3、有时在铁素体内部也能形核,只要满足:
  (1)、温度高,提供足够的相变驱动力;
  (2)、有嵌镶块,提供足够的浓度条件和晶核尺寸。
   4、奥氏体形核(在加热不快,温度不高的条件下):有铁原子和碳原子扩散机制。
  (二)、奥氏体核的长大:
    奥氏体晶核形成之后,长大便开始了。其奥氏体核的长大是依靠碳原子的扩散、奥氏体两侧界面向
铁素体及渗碳体推移来进行的。长大过程是通过Fe3C向γ中溶解、依靠C原子在γ和α中的扩散、α→γ的
晶格改组、γ两侧界面(α/γ界面和Fe3C/γ界面)分别向α和Fe3C中推移等过程来进行的。因此,奥氏
体长大是C原子扩散控制的。
  1、碳原子在奥氏体中的扩散:    
  由图2-8中所示,设在温度t1,在F与Fe3C交界面形
成A核。由于A晶核中与F交界处C含量CA-F<CA-Fe3C(A晶
核中与Fe3C交界处C含量),碳原子向F一侧扩散,就改
变了A中各个界面的浓度,破坏了平衡状态,为了恢复
平衡,低碳的F将转变为A,而使界面处碳含量仍然恢复
到CA-F,同时Fe3C中的碳也溶入A ,也使界面浓度增高
到CA-Fe3C,有利于A的长大。
    CA:奥氏体的碳浓度,0.77%;
        CA-F:奥氏体中靠近铁素体一侧含碳量(GS线);
        CA-Fe3C:奥氏体中靠近渗碳体一侧含碳量(ES线);
        CF-A:铁素体中靠近奥氏体一侧含碳量(GP线);
        CF-Fe3C:铁素体中靠近渗碳体一侧含碳量(QP的延长线);
        Fe3C:渗碳体的碳浓度,6.69%。
    奥氏体长大机制:奥氏体晶核形成之后,它一面与渗碳体相接,另一面与铁素体接。在奥氏体中靠
近铁素体一侧含碳量(CA-F)较低,而靠近渗碳体一侧含碳量(CA-Fe3C)较高,由于CA-Fe3C>CA-F,这使
得在奥氏体中出现了碳的浓度梯度,引起碳在奥氏体中由高浓度的Fe3C/γ相界面向低浓度的α/γ相界面扩
散。随着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,破坏了原先相界面处碳浓度的平衡,即造成靠近铁素体一侧奥氏体的碳
浓度增高(>CA-F),靠近渗碳体一侧奥氏体的碳浓度降低(<CA-Fe3C)。为了恢复原先碳浓度的平衡,
势必促使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以及渗碳体的溶解。这样,奥氏体中与铁素体和渗碳体相界面处碳平衡浓度
的破坏与恢复的反复循环过程,就使奥氏体逐渐向铁素体和渗碳体两方向长大,直至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
氏体为止(图2-8)。
  2、碳原子在铁素体内部的扩散:
    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的同时,在奥氏体中出现了碳的浓度梯度(CA-Fe3C-CA-F),碳在铁素体中也
进行扩散,促使奥氏体长大。由于F中与A交界的界面浓度CF-A<CF-Fe3C(F中与Fe3C交界的界面浓度),碳
原子向A一侧扩散,使F中碳浓度升高,有利于向奥氏体的转化。
  (三)、剩余渗碳体溶解:
铁素体消失以后,仍有部分渗碳体尚未溶解,这部分渗碳体称为剩余渗碳体。
  1、实验现象:
  (1)、F消失时,组织中的Fe3C还未完全转变;
  (2)、测定后发现A中含碳量低于共析成分0.77%。
  2、原因:
  Fe-Fe3C相图上ES线斜度大于GS线(见图2-8),S点不在CA-F与CA-Fe3C中点,而稍偏右。所以A中平均
碳浓度,即(CA-F + CA-Fe3C)/2低于S点成分。当F全部转变为A后,多余的碳即以Fe3C形式存在。
  通过随着保温时间延长或继续升温,剩余渗碳体通过碳原子的扩散,不断溶入奥氏体中,使奥氏体的碳浓度逐渐接近共析成分。这一阶段一直进行到渗碳体全部消失为止。
  (四)、奥氏体成分均匀化:
当剩余渗碳体全部溶解后,奥氏体中的碳浓度仍是不均匀的,原来存在渗碳体的区域碳浓度较高,而原来存在铁素体的区域碳浓度较低,只有继续延长保温时间,使碳原子充分扩散才能得到成分均匀的单相奥氏体。
共析碳钢的奥氏体等温形成是通过碳、铁原子的扩散,通过形核—长大—碳化物溶解—奥氏体均匀化四个步骤实现的。
三、非共析钢奥氏体的形成:
    非共析钢和共析钢奥氏体形成基本相同,也经历上述四个过程。但加热温度仅超过Ac1时,只能使原
始组织中的P转变为奥氏体,仍保留一部分先共析α和先共析Fe3C,只有当加热温度超过Ac3或Accm时并保
温足够时间,原始组织才能全部转变为均匀的单相奥氏体。即:
    亚共析钢:α+P → α+γ→γ;
    过共析钢:Fe3C+P →α+γ→γ。铁素体是碳溶解在a-Fe中的间隙固溶体,常用符号F表示。

不锈钢中的“铁素体”,指的是碳溶解在a-Fe中的间隙固溶体,其溶碳能力很小,常温下仅能溶解为0.0008%的碳,在727℃时最大的溶碳能力为0.02%,它仍保持的体心立方晶格.常用符号F表示。
由于铁素体含碳量很低,其性能与纯铁相似,塑性、韧性很好,伸长率δ=45%~50%。强度、硬度较低,σb≈250MPa,而HBS=80。
所谓铁素体不锈钢.指的是在使用状态下以铁素体组织为主的不锈钢。它的含铬量在11%~30%,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,至于不锈钢含铁量与它是否是铁素体不锈钢并无关系.铁素体不锈钢只取决于在使用状态下,它是否以铁素体组织为主.
铁素体有磁性.